【www.babyacorns.com--個人簡歷模板】
教學并沒有什么固定的模式,它要求教師靈活應變,因材施教。但是教案的撰寫,卻有一定的規律可循。其內容一般包括課程名稱、課型、課時、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具、教學方法、教學過程、作業設計、板書設計、課后反思等。以下是本站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教案的萬能模板 3篇,希望能幫助到大家!教案的萬能模板1

一、課題名稱
課題名稱即所授課的名稱。
二、課型、課時
課型是指根據教學任務而劃分出來的課堂教學的類型。按照不同的標準,分類也是多種多樣的。在教案中常見的有講授課、練習課、復習課、實驗課、示范課、研討課、匯報課、觀摩課、優質課、錄像課等等。
課時主要是指授課內容要在幾個課時內完成。
三、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教師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針對課題或課時的教學內容而提出的,是指學生在課程結束時應達到的具體目標或教師應完成的教學任務。新課程理念倡導的教學目標包括三個部分,即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具體是指在教學過程中考慮傳授給學生哪些知識,培養學生哪方面的能力,對學生進行哪些方面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教學目標要明確、具體、切合學生學習實際。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是指在授課時必須著重講解和分析的內容。
教學難點,是指學生經過自學還不能理解或理解有較大困難的內容。
在編寫教案時,教師既要抓住、抓準教學難點,并考慮采用恰當的方法幫助學生突破難點,以掃除學生理解教材的障礙;又要抓住、抓準教學重點,正確適當地處理好教材,以保證較好地達到教學目的。
五、教具
教具又稱教具準備,是指輔助教學手段使用的工具。如多媒體、模型、標本、實物、音像等。
六、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所使用的方法。如課堂的提問、討論、啟發、自學、演示、演講、辯論等。
七、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是教師為了實現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而制定的具體的教學步驟和措施。教學過程是整個教案的核心和主體,編寫時要根據教學目標及教材的具體情況,該詳則詳,該略則略,做到內容充實、重點突出、詳略得當、利于教學。
教學過程中的各個環節,要環環相扣、步步銜接,把教學活動連成整體,以保證順利地完成各項預定的教學任務。具體來講,包括以下幾個部分:
1.導入
導入是引導學生進入學習情境從而形成適宜的學習心理準備狀態的教學行為方式。導入的恰當使用對一堂課有導向和奠基的作用。常用的導入方式包括序言導入、嘗試導入、演示導入、故事導入、提問導入、范例導入六種。教師在設計教案時,要盡量使導入新穎活潑,精當概括,吸引學生。
2.講授新課
講授新課是編寫教案的主要環節。教師在設計這一部分時,要針對不同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設想怎樣提出問題,如何逐步啟發、誘導學生理解新知;怎么教會學生掌握重點、難點以及完成課程內容所需的時間和具體的安排。
3.鞏固練習
必要的練習有利于學生對新知的掌握。因此,練習的設計要精巧,有層次、有坡度、有密度。具體還要考慮練習的進行方式,是教師還是學生板演。如果是學生,應該讓誰上黑板板演,這一環節應控制在多長時間內等。
4.歸納小結
歸納小結,即是在所授課將要結束時,由教師或學生對本課所學內容要點的回顧。教師在設計時可考慮實際需要,簡單明了,適時總結。
八、作業設計
作業是教師為了促進學生對課堂中的教學內容的掌握,依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現有知識水平,有計劃、有步驟地部署課外練習或任務的一種方式。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續,是實現教學目標不可缺少的環節。作業設計的形式可以有很多種,如書面作業、探究討論式作業、實踐摸索式作業、情境表演式作業、閱讀復習等。教師在設計作業時應緊扣教學內容,適當聯系舊知,循序漸進。同時也要考慮學生的學習差異,對不同程度的學生,設計不同難度的作業,盡力使每個學生都能獲得相應的學習成就感。
九、板書設計
板書是教師為了配合講授,在黑板上運用文字、圖畫和表格等視覺符號傳遞教學信息的教學行為方式。它具有提示、強化、示范、解析、直觀、總括的作用。教師在設計板書時要做到目的明確、布局合理、時機合適,要與講課的內容、進度相結合。
十、課后反思
課后反思是教案執行情況的經驗總結,其目的在于改進和調整教案,為下一輪授課的進行提供更加良好的教學方案。這就要求教師全面審視教學過程,注意對意外發現、點滴收獲以及個別疏漏、補充的方法等內容進行記錄并仔細分析。
教案的萬能模板2
一、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改的要求和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認知能力,我確定的教學目標是:
(1)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自主學習____,學生能夠____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合作學習____,學生能夠____
(3)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探究學習____,學生能夠____
二、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通過____學生能夠掌握____
本課的教學難點:通過____發展/提高學生____
三、教學方法:
主要采取的教學方法:引導啟發法。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主要滲透自主探究法、小組討論法等。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本課主要采用:故事導入/直接導入/游戲導入/情境導入等等
(具體怎么導入,需要簡單闡述)
這種方法,不僅能引起學生的興趣,而且能夠引導學生思考,并且引出新課題。
(二)講授新課
在講授新課時,為了突出本節課的第一維知識與技能目標,首先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學生對基本的概念和知識初步感知,學習完成后,會對重要生詞(語文,其他科目視具體情況而定)進行講解,具體過程如下:
(講授第一維目標)
通過這種方法,既體現了新課改中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又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這部分講授完成后,開始講解本節課的難點,也就是第二維過程與方法目標,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學習,學生先進行探究學習,能夠用自己的話語總結____方法。然后,結合實例,對____方法進行詳細講解,具體過程如下:
(講授第二維目標)
通過這種方法,既讓學生能夠深入理解這種方法,也可以增進學生之間相互幫助的情感。
(三)鞏固練習
根據各科目自行設計
(四)小結
(五)作業布置
布置課后作業,包括必做題和選做題,必做題主要以基礎算式為主,選做題會選用一些開放性較高,需要學生進行發散思考的問題,以滿足那些學有余力的同學。
五、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采用圖文并茂的形式,清晰展示全文整體結構,突出重點,彰顯文章主題。
教案的萬能模板3
《相對性狀》教案
一、教學目標
1.區分相對性狀
2.具備分析生物相對性狀的能力
3.認同選擇豌豆為研究材料是孟德爾遺傳實驗成功的原因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相對性狀的概念及會區分相對性狀
2.難點:區分相對性狀
三、教學過程
【導入】之前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孟德爾之所以成功的關鍵原因就在于他選對了實驗材料——豌豆。那么,為什么豌豆是遺傳實驗的好材料呢?它都有什么特征呢?
(學生回顧,引出新課)
【新課】自花傳粉、閉花授粉,自然狀態下一般都是純種,結果可靠又容易分析。孟德爾分析的是什么呢?(生答:豌豆長什么樣)長什么樣,我們用專業術語講,叫性狀。
比如說,豌豆有高莖的,也有矮莖的;有結圓粒種子的,也有結皺粒種子的。像這樣,一種生物的同一種性狀的不同表現類型,叫做相對性狀。我們來看看孟德爾觀察的7對相對性狀。
(多媒體出示教材圖)
【小游戲1】請大家把雙手伸出來,五指分開,然后雙手自然交叉,握緊,和四周的同學比較一下,看看你們的握手的方式有什么不同?(哪個手的拇指在上)
【小游戲2】豎起拇指,看看彎曲的情況,是挺直的呢?還是拇指向指背面彎曲呢?
【小游戲3】伸出自己的舌頭,試著卷舌,看看你能做到嘛?(有人能卷舌,有人不能卷舌)
這些都是我們身體里的相對性狀,你們自己還可以試著說一說。
(單眼皮和雙眼皮;有酒窩和無酒窩;有美人尖和無美人尖;有耳垂和無耳垂等等)
【鞏固】我們知道了豌豆的和人體的各種各樣相對性狀,下面我們來小試牛刀,看看你能不能判斷下面幾組是不是相對性狀。
A.狗的長毛和卷毛
B.棉花的掌狀葉和雞腳葉
C.玉米葉梢的紫色和葉片的綠色
D.豌豆的高莖和蠶豆的矮莖
正確答案應該是B。狗的長毛對應的相對性狀應該是短毛,卷毛對應的是直毛。玉米葉鞘的顏色應該對應葉鞘的,而不是葉片的顏色,因為概念中說“同一性狀”相比較。豌豆的高莖應該對應豌豆的矮莖,而不是蠶豆的,因為概念中說“同一種生物”相比較。
【小結】
認識了什么是相對性狀,也知道在同一種生物身上有很多不同的相對性狀,那當時孟德爾是如何對豌豆的性狀進行研究的呢?
(生答:他先對每一對相對性狀的進行分別研究。)
孟德爾的研究具體是如何操作的?他都發現了什么問題和規律?我們下節課來共同揭開神秘面紗,探索遺傳的奧秘。
【作業】總結豌豆做實驗材料的優點,并預習下節課的內容。
四、板書設計